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发布时间:2022-09-19  浏览量:1699 次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深圳市竹园/回购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执行总经理 再生资源经营管理及项目运营负责人 雷恒军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 ,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使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 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垃圾和污水防治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非常薄弱,因此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的适用性成为解决生活垃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垃圾技术选择的处理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我国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就必须有效的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一、目前国内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1、填埋

  这种方法采用最多,但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危害很大。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占用时间长(100年内无法再利用);填埋后的垃圾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其现实危害和潜在危害更是在不断增加。垃圾填埋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垃圾中有黄金,已是许多仁人志士的共识,在资源逐渐枯竭、能源日趋紧张的当今时代,我们国家更是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而这种浪费土地、二次污染严重、将“宝贝”和“黄金”填埋的处理方法,实在是一种无奈的、没有处理的处理方法。好在我们国家和许多地方政府已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许多地方政府已明令禁止垃圾填埋。

  2、焚烧及焚烧发电

  这种方法表面看似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但是调研一下我国已建成并投产的焚烧或焚烧发电垃圾处理厂,就会发现这种处理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处理方法。首先看其减量化,表面看好象垃圾焚烧减量了50%--60%,但是实际上剩下的40%--50%的炉渣还是需要再处理,或者还是要再去重蹈填埋方法的覆辙,重新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看其资源化,直接焚烧就不用讲了,因为这种方法根本就没有实现资源化,更没有实现产业化,反而是严重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在此我们单讲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化,这种技术来源于国外,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引进我国后,许多地方投产后因运行费用昂贵,政府财政无力承担,最后又不得不去填埋。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低、水分大,致使垃圾焚烧炉无法正常工作。那么要想正常工作,就必须加煤或喷油,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运行费用,使投入远远大于产出。而若把占垃圾总量50%--60%的热值低、水分大的有机物分离出来堆肥,光焚烧高热值垃圾,却又因堆肥产品质量太差,不受农民欢迎,没有市场前景,造成有机物二次堆放污染。另外,焚烧及焚烧发电技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严重污染大气,处理此类有毒气体,运行费用又十分昂贵,根本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从长远看,这种方法也不符合国家的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政策方向。

  3、堆肥

  该方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的优点。但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有机物堆腐时间长,一般需三周至一个月,堆积污染严重,苍蝇、蚊子孳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给当地卫生防疫带来极大隐患。有机物降解不彻底,处理不充分,残留物仍会造成垃圾污染。有机物堆肥产品杂质多,而且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能有效分离,长期使用堆肥产品,会造成土壤表面沉积,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堆肥过程中,大多数氮营养被自然释放,磷、钾等化合物被自然降解,所以致使肥料质量低下,广大农民不愿问津,市场前景渺茫。

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在于垃圾自身成分复杂、难于进行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是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还没有跟上,现有利用技术往往采用单一的模式(比如焚烧发电),对不同的垃圾成分采用同一方法处理,造成了处理过程自身大量的消耗,经济性差。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垃圾成分的不同,进行综合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按照“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的总体部署,全力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1、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变革生活垃圾收运模式。2020年以来,我单位将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城区新建、改造垃圾收集站点20余座,购置了生活垃圾压缩设备及密闭式生活垃圾压缩车等环卫车辆,在重点垃圾收集地区新建设了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既杜绝了地埋式垃圾箱污水、臭气外溢等问题,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抛、洒、滴、漏等二次污染现象,达到了卫生、清洁、科学、环保的垃圾收运要求,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我单位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城区西南方向,距市中心约8公里,占地120亩,主要承担城区内约100万人日产600余吨生活垃圾及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为确保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目标,垃圾填埋场配备了必要的大型机械设备:XK3190-A9电子计量磅、XG6201F垃圾压实机、40装载机车及专用130喷药车,场区四周安装有防飞网。生活垃圾进场后,先由电子磅进行计量,进入填埋区后,经过分单元填埋、分层压实、覆盖、喷洒药物等步骤,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为确保填埋场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我处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实现了“化污为清”的目的。

 

  、筹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

 

  1、建立全程分类系统。为进一步提高市城区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我单位按照省、市要求,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人员对各小区进行调研。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群众素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将垃圾分类试点区选择在银星科技园,并在试点区域内建立了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类”专项系统,即:在产生源头,将装修垃圾、废旧家电(具)、落叶枯枝等与生活垃圾分开,避免与生活垃圾混装混运;在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实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开,可回收垃圾不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带动身边的每个人参与进来,提升生活品质,建设美丽家园。

  2、筹备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根据试点区域居民数量及垃圾分类标准,向居民分发不同颜色的垃圾收集袋,在试点区每座楼房前设置新垃圾箱,并在箱体喷涂带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标识,以便于居民分类投放。同时,安排专门的垃圾压缩车对试点区生活垃圾进行运输,将可回收垃圾运送至废品收购站进行统一收集,统一回收利用;将不可回收的垃圾直接运送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暂未设置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处理区域,暂时在垃圾处理厂开辟有毒有害垃圾临时储备区,日后统一进行处理。

  3、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以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以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意义、方法为重点,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并通过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引导市民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

 

  、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1、配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管理人员。为做好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工作,为城区每座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备了2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垃圾中转站内外卫生,并指导市民按规定倾倒垃圾,确保垃圾中转站内外干净、整洁。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后,我们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30名,负责进场垃圾的检测、电子计量、蚊蝇消杀、垃圾渗滤液检测处理及厂区绿化等工作,保证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及渗滤液处理工作正常进行。

  2、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制度。为确保生活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工作安全、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工作标准》,规范了垃圾中转站管理办法、垃圾压缩设备操作规程等,并以建设部《环境卫生机械设备标准》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为依据,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垃圾处理场重大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垃圾处理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垃圾渗滤液处理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区内设置了限速、限高标识及各种安全生产警示牌,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3、建立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运营监测考核制度。完善《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责任流程图》和《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考核评分办法》,细化分解工作责任,明确了考核内容、工作标准及奖惩办法,每天组织人员对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做到了一天一汇总、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奖惩,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我单位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我也开创了新式的垃圾收集与收运流程。

  鉴于生活垃圾的混合性,什么样的垃圾都会有,所以气味也比较难闻,混合性挥发气体以及发酵产物也众多,所以在垃圾收集点,尽量贴近群众的位置增设收集桶,收集桶采用倒入式,避免垃圾暴漏与气味外扩,我们在收集点设置了很多特殊垃圾桶,另外,在较大的收集点,我们直接将车用垃圾收集箱放置在那里,这样群众直接就把垃圾扔进车载的垃圾收集箱了,车载垃圾收集箱都是采用了压缩装置,定时压缩,这样不仅避免了垃圾的气味外扩,在压缩中容积等的难题也得到了解决,另外还提高了运输效率,避免了诸多的重复性作业,更加的节约了能源。

 

  五、完善城市分类投放及收运基础设施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补充和完善完善城市分类投放及收运基础设施,改造或购置符合标准规范的分类运输车辆,提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能力,新(改、扩)建项目中,要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新建居住小区应根据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垃圾日产量等因素配置适当数量的四类分类容器,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容器间、特殊垃圾临时堆放点、垃圾收运集置点等设施。

  1、优化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管理模式

  在优化垃圾分类体系结构的同时,要充分的优化源头的投放管理,在考虑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作息的同时,对于投放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的规定。居民小区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模式,并根据小区规模和便民的原则,合理设置分类投放点位;物业管理单位和街道社区要引导居民开展分类投放;垃圾分类主管单位要督促垃圾收运企业按规范开展分类收运;有条件的居住小区,还可以聘请分类督导员,通过现场指导、面对面交流,不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

  2、优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模式

  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可采用垃圾直运或“桶换桶”清运的模式。直运模式是将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后直接运输至焚烧或餐厨终端处理设施,该方式适用于小区有垃圾房、区域近距离范围内有垃圾集置点的居住区。“桶换桶”清运模式是指利用桶装运输车将小区垃圾房或垃圾集置点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以“空桶”置换“满桶”的形式运输,运输车装满后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倒入对应垃圾分类压缩箱经压缩后再运输至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该方式适用于市区垃圾收运车通行不便的居住区。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用全局的、综合的视野来统筹考虑、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只有全社会各方力量齐参与,建设起完整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系统,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开展垃圾分类才有社会意义,才能更好地保护好绿水青山。十多年以来,我一直立足于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要能够将垃圾分选出来,合理的进行安置,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又更加能够节省地球资源,行业前景非常广阔。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美化了,居民行为生活素质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会持续努力,将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工作贯彻到底。一辈子只做这一行,立身于自己的行业与职责,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也要充分激励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保证生活垃圾分类能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