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我国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2016-05-09  浏览量:1984 次

     清洁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推行,其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和丰富。作为一种综合性、预防性的环境管理战略,清洁生产是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清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选择 。然而,通过对我国清洁生产分析、现阶段我国清洁行业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法规政策有待健全

       清洁生产已从工业逐渐扩展到农业、服务业及畜禽业,实施对象也由企业延伸到工业系统和消费领域。但是,目前的清洁生产法规主要还是针对工业生产,而对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实施清洁生产的问题只以个别条文进行规定。另外,现行法律中没有涉及审核咨询机构的管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相差较大,地方性的清洁生产政策也亟待完善。

     2、认识不足

    清洁生产在中国推行已有 18 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融入到节能减排的主流工作中去。有关部门和地方对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不主动配合,有的企业仅把它当作获得“绿色通行证”的权宜之计。清洁生产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公众对清洁生产所知甚少, NGO 在推动清洁生产方面尚未发挥作用。

     3、实施规模小,方案落实程度低

     2003 ~ 2009 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业企业仅占全国工业企业总量的 0.15%。大部分行业开展审核的企业数量不超过企业总数的 5%。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数量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 10% 左右。全国已经公布的强制性审核企业的总量比较少,清洁生产多集中在重点工业领域和大型企业,农业、服务业及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还十分不足。2003 年至 2008 年底,全国仅 10 965 家工业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 3.25%,中高费方案实施率只有约 25%。

     4、资金、技术、信息缺乏

     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小,项目少,对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很小,各省(区、市)只有少数建立了清洁生产专项资金。2003 ~ 2008 年,地方政府累计共安排 4.8 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清洁生产,仅占企业清洁生产投资总额的1.8%。清洁生产推进过程中存在技术指导缺乏、技术标准不健全等问题,清洁生产技术方案中部分投资过高,部分技术已过时。咨询机构一般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而科研机构又不了解清洁生产技术的供求信息,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很难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中小企业规模小,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极少。

    5、持续清洁生产落实不到位

     由于实施中高费方案及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的资金严重缺乏,持续清洁生产动力不足。清洁生产审核后监管体系建设与当前清洁生产工作发展的总体形式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大多数企业把清洁生产搞成了“运动式”,认为一次通过,终生“免疫”,持续清洁生产尚未被企业认可和重视,清洁生产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内涵未能在实践中体现。

     6、技术规范尚需完善

     清洁生产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建立速度还很缓慢,农业、医疗、服务业、商贸流通等的清洁生产标准或技术规范大多数都没有制定。有些行业较为复杂,无论从技术还是经济层面考虑,制定清洁生产标准都很困难,如中小企业,数量大,种类多,工艺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行业归属不清,几乎不可能制定清洁生产标准,如何衡量和判断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有待于专门研决。清洁生产标准每 3 ~ 5 年修订一次,其标准值可能落后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造成对企业定位的偏差。此外,国内总量核查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减排量的核查尚无统一的核算方法及程序,更没有减排量核查的标准和规范可以遵循。

     7 审核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清洁生产咨询机构规模明显不足,审核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的中介机构,政府对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的管理和支持滞后,咨询服务市场混乱。清洁生产审核师的培训教材多年未变更,其内容对学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稍显欠缺。

     鉴于以上问题的凸显,推行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如下:

     1 法规政策——“动力”与“压力”并重

     加快农业及第三产业的清洁生产立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鼓励和扶持力度。加强财政支持、减排激励等支持手段,扩大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项目的融资渠道。对现有的财政优惠政策,要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以使其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我国各地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不相同,加快出台地方性配套政策及管理办法尤为重要。此外,“三高”企业并非都有大的清洁生产机会,“强审”范围可以包括能耗物耗不太高、污染不太严重,但是清洁生产机会多、潜力大的企业。为增强企业对持续清洁生产的认识,可尝试将持续清洁生产落实程度与审核验收结果挂钩。

     2 加强智力支撑体系

清洁生产是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整合多门类的智力资源。建议将清洁生产的培训方式由现有的“通用型”变为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型”,提高审核培训的入门门槛,设置学员专业背景等限制,培养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对咨询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参与行业清洁生产培训、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指南和标准制定等工作。教育部要加强高等院校的清洁生产教育工作,编制清洁生产教材,提高清洁生产教学效果,培养清洁生产后备技术人才。

     3 筹措资金,研发技术

     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政策的制定是连续性的,技术清单和政策应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建议在国家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设立清洁生产技术专项资金,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研发清洁生产技术。由于清洁生产也会带来节能、资源循环利用、污染减排等效果,所以可以在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划出一部分重点支持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清洁生产资金的支持项目一方面要强调项目节能减排的数量规模大小,另一方面要考虑项目的节能减排绩效好坏,以鼓励中小企业加入清洁生产的阵营。此外,要培育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清洁生产中介机构,审核人员工作在清洁生产一线,最了解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研发最有针对性。

     4 加快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创新

     尽快探索出适用于我国农业及第三产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和程序。研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量和减排量的计算、核定方法。另外,要增强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机动性,创造灵活多样的适合中小企业的审核方法,可以对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进行专项培训和交流,对清洁生产审核的验收要注重实效。

     5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构建国家及地方清洁生产信息网络,使清洁生产法规政策、咨询机构简况及业绩、专家专业特长和清洁生产技术方案得到共享。促进企业和公众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增强政府、企业与专家的交流合作,促进通用技术、成熟的清洁生产方案、共性的污染物处置方法的推广应用。NGO 组织应该担负起清洁生产公众教育的责任,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对我国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可知,中国清洁生产仍任重而道远,需从多方面加强推行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